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地理上介于东经117°00′-119°25′,北纬26°30′-28°20′之间。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铅山、广丰等县(市)接壤,东南与福州市闽清县及宁德市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东西最大间距约230千米,南北最大间距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漳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辖区土地总面积为2.63万平方千米,折3983万亩,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一个设区市政区域,又是福建省往北的咽喉要塞之一。
  【地形地貌】
  境内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相当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河谷地形呈峡谷或“V”、“U”状镶嵌该市各地,山间盆谷地沿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显,高差悬殊,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广。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
  【河流水系】
  境内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水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坡降陡、含沙量少,山绿水清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040毫米,径流的分布一般随流域高度而增大。全市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720毫米,水面蒸发量为1000毫米,蒸发的地理分布差异不大,大致与年降水、径流的趋势相反,即西北小、东南大。光泽、武夷山与江西资溪一带形成一个闭合区,所以武夷山脉主峰附近径流深可达1960毫米,为福建省之首。建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080毫米,富屯溪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100毫米。
  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176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70条,构成溪河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广的自然水系。主要河流有“一江八溪”,即闽江、建溪、富屯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麻溪、沙溪和金溪。
  福建省第一大江--闽江,发源于海拔千米以上的武夷山,干支流水力资源都很丰富,其中建溪,富屯溪和闽江境内河段是闽北水源,水力、水运的大动脉。
  建溪:发源于武夷山脉和仙霞岭,在建瓯以上又分为崇阳溪、南浦溪.松溪三条溪,分别流经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延平等七个县(市、区),起迄地点是浦城坑尾至延平园口,延平以上流域面积16396平方千米,干支流长1352千米,干流长294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河道坡降为8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9。祟阳溪,自武夷山市东南流至建阳,全长135千米,建阳以上流域面积3278平方千米,在建阳汇麻沙溪后入建溪干流。南浦溪,自浦城城南流往建瓯徐墩与祟阳溪汇合后流至建瓯,汇入建溪干流,全长199千米,芝城以上流域面积4018平方千米。松溪,自浙江省庆元西流入松溪县,折向南流,左汇政和七星溪于西津,向西南流入建溪干流,全长196千米,建瓯以上流域面积4785平方千米。以上三支流在建瓯市境内汇合,流经南雅,于延平区汇人闽江。
  富屯溪:发源于杉岭山脉,集光泽西溪、北溪之水,自光泽南流,经邵武至顺昌,右汇金溪、复东流,至洋口折向南流至沙溪口,与沙溪汇合,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3733平方千米,干流长285千米,河道坡降为12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7。
  沙溪:源自宁化的枫树排,经清流、沙县蜿蜒东流,至延平沙溪口汇富屯溪,在南平市延福门码头再与建溪汇合入闽江。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1793平方千米,河道坡降为7万分率,南平市境内河长约9千米。
  闽江:南平市境内的闽江仅南平-樟湖板一段,长度为56千米,樟湖板以上集水面积4990平方千米。此段江面较宽,全年可以通航500吨级轮船。
  【历史沿革】
  南平是福建省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土著人在此繁衍生息。夏商时期,天下分九州。南平属扬州。周时,属七闽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建立闽越国,南平属之。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南平属闽中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南平属闽越国。汉建元六年(前135年),馀善封为东越王,在闽北割踞,闽越改称东越。馀善分别在今浦城县、武夷山市、建阳市、邵武市建成六座城堡拒汉。汉元封元年(前110年),东越被汉王朝所灭,立冶县,南平属之。
  南平建置区划始于东汉建安初年(约196年),福建境内设置5县,南平境内有南平、建安(今建瓯) 汉兴(今浦城)3县,属会稽南部都尉,是最早的县级行政区划。汉建安八年(203年)移南部都尉于建安。建安十年(205年),析建安桐乡及今江西上饶一部分地置建平县(今建阳)。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以会稽南部地置建安郡,郡治建安(今建瓯)等10县(即今福建全境)。建安郡成为福建省最早的地区级建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政区制。晋太康三年(282年),建安郡属扬州。元康元年(291年),属江州(今江西九江)。南朝梁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陈永定初年(约557年),改属闽州(今福州)。光大二年(568年)属丰州(今江西抚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为县,将原州、郡、县三级政区制改为州、县二级政区制,废郡后的建安属泉州(今福州)。大业初(约605年),属闽州(治福州)。大业三年(607年),闽州又改名建安郡。
  唐王朝实行道、州、县制度。武德四年(621年),州治从福州移至建安(今建瓯),并改郡为建州,属泉州都督府。景云二年(711年),属闽州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建州为建安郡,属江南东道采访使。乾元元年(758年),又改为建州,属福州都督府。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属福州节度使。大历六年(771年),属福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
  五代闽龙启二年(934年),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建州属之。后晋天福八年(943年),王审知之子王延政在建州建国,国号“殷”。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殷亡,改建州为永安军,不久又改为忠义军。同年,析建州地置剑州,治剑浦(今南平)。时境内二州并立。
  宋代,实行路、府(州、军)、县三级政区制。开宝八年(975年)改忠义军为建州。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建州、剑州同属两浙西南路。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因四川亦有剑州,改南平剑州为南剑州。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增置邵武军,治邵武,境内2州1军并立。雍熙二年(985年),建州、南剑州、邵武军改属福建路。端拱元年(988年),升建州为建宁军节度,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再升为建宁府。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军为邵武路。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建宁府为建宁路,南剑州为南剑路。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闽北3路同属福建行中书省。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改建宁路为建宁府,邵武路为邵武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3府同属福建布政使司。
  清代,建制沿袭明制,境内设3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改道,实行省、道、县三级政区制。福建省设东、西、南、北4道,闽北为北路道,道所在地南平(辖16县)。民国3年6月,改为建安道。民国16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政区制,闽北各县直属福建省。
  民国22年11月“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在闽北设延建省。民国23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2月成立福建省政府。7月由于福建省属“剿匪”省份,为便于督察,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设置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闽北境内设第三(驻南平)、第九(驻邵武)、第十(驻浦城)3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0月,福建省改划为1市7个行政督察区,闽北境内设第二(驻南平)、第三(驻浦城)2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7年8月,第三行政督察区专署由浦城移驻建阳。此后,两区建制沿续至民国38年5月南平地区大部分县解放。
  民国38年5月,闽北大部分县解放,9月境内设两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福建省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即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建瓯;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南平。
  1950年3月,为便于与民国建制的识别,省人民政府通知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冠以驻县名。4月1日,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名南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27日,建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迁至建阳,改称建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1月1日,建阳、南平两公署分别改称福建省建阳区专员公署、福建省南平区专员公署。1955年3月,又分别改称建阳专员公署、南平专员公署。1956年3月26日,撤销建阳专员公署,所属各县划归南平专员公署。
  “文化大革命”中,1967年2月19日成立南平地区革命造反委员会。3月18日。南平地区革命造反委员会改称南平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5月15日,根据福建省军区的指示,改称为南平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9月,南平专区驻地迁驻建阳。
  1971年7月1日,正式挂牌称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3月,撤销建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福建省建阳地区行政公署。
  1983年10月,邵武撤县建市。
  1988年10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建阳地区驻地迁回南平,1989年1月1日,正式更名为南平地区行政公署。
  1989年8月,崇安撤县设市更名为武夷山市。
  1992年12月,建瓯撤县设市。
  1994年3月,建阳撤县设市。
  1994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平地区设立地级南平市,原县级南平市同时改设为延平区,南平地区建制至次年1月18日终止。
  2014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南平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建阳市,设立南平市建阳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末,南平市辖2个市辖区、3个市、5 个县,有44个乡、71个镇、24个街道、218个社区、1630个村。
  延平区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70个社区、244个村;
  邵武市辖3个乡、12个镇、4个街道、38个社区、133个村;
  武夷山市辖4个乡、3个镇、3个街道、16个社区、115个村;
  建瓯市辖4个乡、10个镇、4个街道、27个社区、217个村;
  建阳区辖3个乡、8个镇、2个街道、22个社区、194个村;
  顺昌县辖4个乡、7个镇、1个街道、16个社区、130个村;
  浦城县辖8个乡、9个镇、2个街道、10个社区、286个村;
  光泽县辖5个乡、3个镇、5个社区、85个村;
  松溪县辖6个乡、2个镇、1个街道、7个社区、102个村;
  政和县辖5个乡、4个镇、1个街道、、7个社区、124个村。
  【人口概况】
  据统计,截止2011年12月31日24时,南平市总户数 921692 户,总人口3133979人,平均每户3.4 0人。总户数比上年增加1919 户,总人口比上年减少4988 人;年增长率-1.59‰;男性1620630人,占总人口数51.71%,女性 1513349人,占总人口数48.29%,男女性别比107.1:100。出生人口35996 人,出生率11.49 ‰;死亡人口数27757人,死亡率8.86‰,自然增长人口 8239人,自然增长率 2.63‰;迁入人口 41822 人,迁出人口 55049人,人口迁入比迁出减少13227人,人口机械增长率-4.22‰。非农业人口 1087365人,占总人口34.7%,非农业人口比上年减少7153 人。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户籍人口3138967人,常住人口2645549人。普查主要数据显示,全市户籍人口十年共增加98168人,增长3.23%,常住人口十年共减少171032人,减少6.46%。十年间,全市人口净流出近50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中,平均每个家庭人口2.8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人减少0.47人。人口男女性别比105:100,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下降5个百分点,性别比更加合理。

南平市气候概况


  2011年,南平市平均气温正常,属正常年份;年降水量显著偏少-异常偏少;年日照时数除政和、顺昌偏多外,其余均正常。冬季全市平均气温为1987年以来的最低值。上半年终霜,武夷山、浦城分别出现在3月4日和30日,偏迟,其余均在春季前,偏早;春播期光泽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12.0℃的“倒春寒”天气,其他县(市)亦出现连续2-4天日平均气温≤12.0℃的低温阴雨天气过程。3-4月出现旱兆;春季雨日、暴雨日数偏少;5月23-25日,光泽、邵武、浦城、建阳、政和、建瓯、顺昌7个县(市)出现3天日平均气温≤20℃的“五月寒”天气(已10年未出现)。春季降水为1961年来的最少年。4月30日汛期开始,6月30日结束,均正常,汛期强度弱。≥35℃的高温日数33天(光泽)-59天(建瓯),偏多。夏秋季大部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22℃型秋寒北部正常、中南部偏早,20℃型偏早。11月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本年度各县(市)初霜于12月上中旬先后出现。
  【气温】2011年,全市平均气温18.5℃,与常年温度相同;各县(市)平均气温介于17.7(浦城)-19.8℃(延平)之间,与常年相比,距平值为-0.1(政和)-0.1℃(四个县市),异常度为-0.19-+0.37,均正常;各月平均气温除1月、3月、5月、12月偏低外,其余月份均为正距平。极端最高气温37.6℃(武夷山)-39.0℃(延平),正常-偏高,出现在7月24-25日和8月18-21日;≥35℃的高温日数33天(光泽)-59天(建瓯),偏多;极端最低温度在-4.9℃(浦城)--0.6℃(延平),出现在1月13日、1月17日和12月25日(见表四);22℃型秋寒出现在9月19-20日,北部正常,中南部偏早;20℃型秋寒中北部出现在9月20日,南部出现在10月上旬初,偏早。
  【降水】2011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203.8毫米,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少546.6毫米(偏少3.1成);比2010年偏少1195.0毫米;各县(市)年降水量介于941.7(延平)-1538.1毫米(光泽)之间,距平百分率为-21.0%(光泽)- -43.0%(延平),邵武、建阳、顺昌、延平异常偏少,其余均显著偏少;其中,顺昌年降水量为历年最少,延平年降水量为历年次少(最少年份1971年);冬季降水量正常;春季降水量偏少-显著偏少;夏季延平显著偏少,建阳、顺昌偏少,其余均正常;秋季光泽、政和偏多,其余正常;各县市一日最大降水量为54.3毫米(延平)-144.2毫米(光泽),出现在5月3日、6月7日、8月25日、11月9日、11月18日。全年≥0.1毫米的降水日数128天(延平)-148天(浦城),较常年偏少43(建阳)-偏少23天(浦城);≥50.0毫米的暴雨日数1天(延平、顺昌)-6天(武夷山),正常-偏少。
  【日照】2011年,全市平均日照时数1707.7小时,与常年比较偏多51.2小时;各县(市)日照时数介于1549.8小时(邵武)-1899.8小时(政和),距平值为-101.1(延平)-+213.9小时(顺昌),异常度为-0.29-+1.32,除政和、顺昌偏多外,其余均正常。

(    2016-01-21)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