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投资类 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人行白银市中心支行、白银银监分局:

《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白银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8日

 

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省投资类企业

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意见

 

《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116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已于2015年6月1日起施行。为认真贯彻落实暂行办法,加强对投资类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促进投资类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认真组织学习,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暂行办法是一部规范投资类企业监督管理的法律制度,主要对投资类企业监督管理、风险预警和违法行为处置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它的实施,填补了我省在投资类企业监管法律制度方面的空白,解决了目前投资类企业监管遇到的热点问题,是“宽准入”条件下,对投资类企业实施“严监管”的重要举措,为企业依法经营,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法定依据,对促进投资类企业规范健康发展,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通过学习,全面掌握暂行办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明确监管职责、强化责任落实,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属地监管、构建协作处置机制,妥善处理好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政府是投资类企业的监督管理主体,同时规定,工商部门具体负责投资类企业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工信、商务等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按照各自职责作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县(区)政府要切实做好本辖区内投资类企业监督管理、风险预警和违法行为的处置工作,要切实解决各部门在实施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提高执行力。要组织和督促工商、发展改革、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认真履行各自的法定职责,细化各项监管措施,要以暂行办法的实施为契机,认真总结投资公司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健全完善风险评估、信息通报、部门协作、联合整治和案件移送等长效监管工作机制,使投资类企业的监管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三、严把准入关,依法办理投资类企业的设立登记

暂行办法对投资类企业的组织形式、名称和经营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工商部门在办理投资类企业的设立登记时,应当严格遵守和执行。一是严格组织形式。投资类企业应当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因此,投资类企业不能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分支机构的形式设立。是严格企业名称。企业名称要与其经营范围相对应,以投资或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在名称中必须标明投资或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字样,不以投资或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为主业的,名称中不得使用投资或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字样。三是严格经营范围。投资类企业经营范围按照其所从事的具体行业投资或项目投资核准,并标注“依法需取得许可和备案的项目除外”,凡含有金融咨询、金融投资、金融中介、理财及其他涉及金融、银行等特许项目内容的或者融资等容易引起公众误解的经营范围,一律不予核准。

四、严格落实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

各县(区)要结合辖区实际,严格落实暂行办法的各项监管制度和规定。一是店堂公示制度。要督促投资类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业人员守则、项目投资流程、风险评估防范、财务管理、诚信经营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在企业店堂醒目位置公示。二是定期报送资料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投资类企业应当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每季度定期报送业务情况、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及时报告企业合并分立、股权变更等重大事项,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三是定期检查制度。工商部门要定期对投资类企业开展检查,定期检查,每年度不少于两次,可以采取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检查中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审计、验资、咨询等相关工作,依法采用其他政府部门作出的检查、核查结果或者专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四是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商部门要通过日常监管、专项检查、舆情监测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分析评估风险状况,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和涉嫌违法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并报告同级政府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是吊销营业执照制度。投资类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以及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可以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五、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形式,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组织投资类企业经营者进行反复学习,熟悉各项规定和要求,特别是要让经营者明白投资类企业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吸收存款、委托或者代理理财、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小额信贷、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典当等金融、类金融业务活动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增强经营者依法经营的自律意识。二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平台等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常态化、长效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附件: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甘肃省投资类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投资类企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强投资类企业风险防范和监督管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投资类企业的登记和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投资类企业,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定的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等字样的,且不具备开展金融、类金融业务资质的企业。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履行本行政区域内投资类企业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工商、发展改革、工信、商务、公安等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建立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联系工作机制,加强对投资类企业监督管理、风险预警和违法行为的处置工作。

第四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投资类企业的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工信、商务等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按照各自职责作好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投资类企业应当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第六条  投资类企业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吸收存款、委托或者代理理财、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小额信贷、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典当等金融、类金融业务活动。

第七条  投资类企业名称应当与其经营范围相对应。以投资及咨询、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在名称中必须标明投资或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字样;不以投资及咨询、信息服务为主要业务的,名称中不得使用投资或投资咨询、投资信息服务字样。

第八条  投资类企业经营范围按照其所从事的具体行业投资或项目投资核准,并标注“依法需取得许可和备案的项目除外”。

凡含有金融咨询、金融投资、金融中介、理财及其他涉及金融、银行等特许项目内容的或者融资等容易引起公众误解的经营范围,一律不予核准。

第九条  投资类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从业人员守则、项目投资流程、风险评估防范、财务管理、诚信经营等各项管理制度,并在企业店堂醒目位置公示。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发展改革、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按照企业信息公示相关规定,建立投资类企业监督管理信息公示和共享机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登记、查处投资类企业的相关信息,自信息产生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第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定期对投资类企业开展检查,排查风险隐患。通过日常监管、专项检查、舆情监测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分析评估风险状况,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和涉嫌违法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检查,可以采取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监测等方式。检查中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开展审计、验资、咨询等相关工作,依法采用其他政府部门作出的检查、核查结果或者专业机构作出的专业结论。

第十二条  投资类企业应当按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定期报送业务情况、财务会计报告等资料,报告企业合并分立、股权变更等重大事项,并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

第十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投资类企业违法行为时,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活动;

(二)要求当事人就涉嫌违法行为作出说明并提供有关材料;

(三)查阅、复制当事人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财务会计、财产权登记等文件、资料;

(四)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毁损或者伪造的文件、资料,依照法定程序实施先行登记保存;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四条  发展改革、工信、商务等有关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投资类企业的监督管理。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现的涉嫌非法集资、开展金融业务的行为进行认定。

认定非法集资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按照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予以处理。认定非法从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的,由银行业、金融监管机构依法予以取缔。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涉嫌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一)利用广告作虚假宣传的;

(二)超出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的;

(三)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

第十六条  投资类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6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6个月以上的,以及不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可以由登记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  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办理投资类企业登记、备案手续的;

(二)没有履行监管职责的;

(三)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有违法行为的;

(四)泄露投资类企业商业秘密的;

(五)利用职务便利参与融资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日起施行。

(白银市政府    2016-01-22)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