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蓬江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干部群众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奋力推进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多项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经济总量首次跃居全市第一!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随着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深中通道、江门大道、滨江大桥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建成,蓬江区的区位优势将不断提升,面临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怎样抓住机遇,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更好更快地推动蓬江发展?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6年蓬江区的工作有哪些期待!
江门日报记者/谌磊
通讯员/黄华国 钟海园 梁永超
具体计划
01
03
05
08
06
04
02
09
07
坚持以工业发展为支撑
培育五大主导产业。
完善提升滨江新城产业园、珠西智谷产业园等工业载体建设。
力促重大项目加快落地。
启动滨江新城4000亩扩征和滨江新城产业园扩园工作。
在杜阮规划建设教育装备和生命科学产业园:
力争2年内引进教育装备企业超200家;
年内引入3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团队进驻;
促成2个以上生命科学项目落地。
完成先进装备制造业“一纲要五大行动方案”年度目标任务。
滨江新城产业园产值达到350亿元。
围绕“六新六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年底前完成新增25家工业企业上规模目标。
打造小微“双创”标杆
主攻智能制造、教育装备、生命科学等三大产业;
打造2个核心基地,建设10个重点基地;
打造“环五邑大学创新经济圈”;
力争到2020年,引进各类企业超过2000家,产值超过1000亿元;
把“珠西智谷”树立全省乃至全国小微“双创”基地标杆;
新增一批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省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配合市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加快城市经济发展
完善迎宾路以北商业集聚区和滨江新城配套建设;
推进滨江新城会展中心、体育中心建设;
启动金融总部区建设;
营造“珠西策源地”核心区高端商业氛围;
实施“互联网+”行动,鼓励企业实施O2O商业模式;
年内完成新增5家商业企业上规模目标;
加快33墟街开发建设;
启动蓬江岸线景观亮化美化工程;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招商建设;
推动“工改工”全区启动改造800亩以上。
推进农村全面发展
大力推动边远农村建物业出租、近郊农村实施“三旧”改造;
研究制定村自建物业分割办证、农村“三旧”改造提高容积率等扶持政策;
推进农业名牌建设,举办“杜阮凉瓜节”,促进荷塘名特农产品深加工发展;
配合市推进“醉美江门100村”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建设;
推进环市街龙马村特色乡村改造项目建设;
潮连街打造环岛悠闲旅游区;
杜阮镇打造休闲生态文化基地;
滨江新城(棠下)启动特色水乡建设;
力争年底所有村集体收入超250万元;
深化农村“三资”管理。
加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深入开展“暖企”行动,落实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
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多措并举减轻企业负担;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环保、融资等方面的困难;
出台区小微“双创”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创业创新热情;
探索PPP等融资模式;
加快推进嘉宝莉等16家企业上市,年内力争5家企业上市。
坚持开放发展
对接深化与美国(硅谷)15个城市友好关系,加强领域交流合作;
对接德国、法国等欧洲工业大国,推进中欧(蓬江)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建设;
对接港澳台,深化产业合作,推进香港智慧科技基地、澳门金融中心等项目落地;
对接北京中关村、深圳市南山区等,以“大手拉小手”,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配合市推进建立全国小微企业“双创”城市联盟和中欧(美)小微“双创”城市联盟;
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计划投入资金3.5亿元,落实十大民生实事;
每个镇街都建有“邑家园”社会服务中心,并向村居全覆盖;
新建8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残疾人紧急支援中心;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推进广东银葵医院、棠下镇卫生院新住院大楼、杜阮镇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改建工程建设;
将全区所有低收入家庭纳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帮扶范畴;
构建“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努力实现精准脱贫;
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造群众文化品牌;
全面建设“法治蓬江”,深化社区治理“三社联动”。
抓好公园城市建设
年底前基本建成龙舟山公园龙腾阁及周边连接道路和南门、北门;
建成席帽山公园并向市民开放;
启动滨江新城天沙湖及滨江大道沿岸观光亲水台、栈道及休闲驿站建设;
推进潮连小海河公园、江门植物园、叱石北峰山门楼等公园建设;
新建镇街公园4个、村居公园49个;
配合市做好慢行系统和城乡绿廊建设,新增步行径150公里。
力促政府效能大提升
建设法治政府;
配合市简政放权,进一步明晰市、区、镇(街)三级权责利关系;
落实“1+3”清单,推动权力运行阳光化、程序化、标准化;
深化“邑门式”服务,实现自然人“邑门式”服务中心镇街全覆盖,探索建立“邑门式”网上服务平台,建成区级法人“邑门式”服务中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全程电子化登记”;
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
( 2016-02-18)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