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林芝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

2011年,林芝地区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区,2013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授牌。两年的创建工作使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现了地区有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县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共享工程县支中心,乡镇有文化站、农家书屋、寺庙书屋全覆盖的目标。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馆、站培训人数、文艺活动次数等每年以20%的比例提升;群众广场活动在地、县、乡、村四级全面铺开。出台并实施了《林芝地区民族民间文艺挖掘抢救工作暂行办法》等4个扶持奖励办法,设立了林芝“南迦巴瓦”文化艺术奖。为示范区后续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推进林芝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创建工作有序进行,结合2011年《林芝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针对两年创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特制定《林芝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项目)创建成果,始终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全民为服务对象,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充分发挥起示范区典型的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发展,实现“共建共享”。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按照创建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林芝地区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林芝地区“四大创新工程”,从开展活动等各方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突出自身特色,有序推进后续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前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总结两年来创建活动中的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解决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进一步推进制度设计研究成果转化。
(三)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始终坚持“政府组织,专家指导,公众参与,多方兴办”的工作方式,发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作用,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示范区后续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总体目标
以国家和2011年《林芝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的总体部署为依据,全地区联动、奋力推进,加快数字平台建设步伐,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布局合理、发展平衡,公共文化设施齐全、运行有效,文化队伍健全、管理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惠及全民,率先建立公共文化服务长效机制,实现全地区群众公共文化权益得到全面保障,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共同繁荣。
 四、主要任务
       严格根据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验收反馈意见,按照《关于印发<林芝地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暂行管理办法>的通知》(林地文创〔2012〕1号)工作要求,结合创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人才、资金、尤其是数字平台建设等各项工作,推进示范区最大限度的发挥好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继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资金保障制度。继续争取国家、援藏工作队、自治区文化厅、地区财政支持,继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投入力度,实施重大“文化惠民”项目。二是完善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进一步落实基层文化单位人员编制,加强群众文艺团体建设,不断壮大、提高文化工作队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实现文化志愿服务的社会化、常态化、规范化,提升服务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后续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长效机制,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提升示范区的科学化创建水平。
(二)加快数字平台建设步伐。一是推进林芝地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有序推进地区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各项工作,完成数字图书馆和共享工程地支中心的建设。二是实施地县两级文、图两馆网站建设。启动地区和县图书馆网站建设前期工作,在2014年建成地区图书馆网站, 2015年实现县县建立网站的目标,切实满足基层农牧民群众获取数字化文化信息的需求。三是加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步伐。我地区已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争取资金为新建设的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内部文化设备,开展共享工程基层点电子阅览室建设, 2014年达到国家标准配置,2015年实现全覆盖。  
(三)进一步丰富“四大创新工程”内容。注入新鲜活力,进一步充实“四大创新工程”文化内容,突出特色。一是在以创建“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为主的“文化育民”工程上,由注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向注重文化活动开展上转变。充分发挥起“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的模范带动作用,制定“示范村”创建活动后续建设方案,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推进“示范村”文化活动的普遍化、常态化开展。实现各“示范村”年举办大型群众文体活动不低于1次,月月有常态化文艺活动的目标。以挖掘和弘扬民间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为主,鼓励和支持县、乡、村开展民间传统节庆特色文化活动,提升民间特色传统节庆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二是在以文化馆站建设为主的“文化惠民”工程上,向增强公共文化供给上转变。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明确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服务内容及量化指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免费开放活动服务品质,真正实现地、县、乡三级联动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参与率。三是在以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为主的“文化乐民”工程上,由单一的传跳广场舞活动向群众互动的文艺活动上转变。以文化广场为平台,以“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半年有汇演、节庆有专场”为目标,进一步丰富群众广场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全地区县民间艺术团、“新农村新文化”示范村文艺队、老年文艺队、文化志愿者队伍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专业和业余团体开展“文化广场大舞台”等人人都能参与的评选活动,提高中老年、儿童参与文化广场活动的比例,进一步扩大文化广场活动的影响力。四是在以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旅游开发相结合为主的“文化富民”工程上,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开发相结合。以林芝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挖掘林芝多彩文化内涵,开发研制具有林芝地域特色的民族非遗文化产品,以政府为引导、以群众为基础,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健康、有序发展,最终走上市场化道路,积极探索开辟一条适合林芝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文化富民”。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领导和工作机制。充实、完善林芝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指导后续建设规划的实施,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建立监督考核机制。建立起政府、社会、群众共同参与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示范区创建体系的工作目标责任管理制,将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内容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保障后续建设规划的实施。
     (三)加强经验总结及宣传。进一步加大对创建工作经验总结和成果展示的宣传力度,切实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的影响力,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林芝政府网    2016-02-19)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5中国区域经济招商网 河北绿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zgzhaoshang.com)版权所有 冀ICP备20230378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