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我市召开2015年度打击侵权假冒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

为进一步提振全市“双打”工作的士气,确保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实效,4月27日下午,市政府召开2015年度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新闻发布会,对2015年全市“双打”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进行发布。市双打办部分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及部分中央、省驻青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发布会上,市双打办通报了2015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情况,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局、市烟草专卖局等4家单位分别对本单位2015年度“双打”工作进行了发布。
    2015年,青岛市按照全国、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扎实有力。2015年,市政府及时调整了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成员由原来的29个部门,扩大到43个部门(单位),将12区(市)政府(管委)纳入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体系,督导各成员单位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完善侵权假冒信息报送长效机制,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打击侵权假冒各项工作落实。
  二是加大考核督办力度。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推进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全市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绩效考核办法》,进一步优化考核内容,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和督促各区(市)、各部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开展。结合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工作,纳入“平安青岛”建设考核内容,对各区(市)2015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开展绩效考核,有力地推动了区(市)政府和部门落实工作责任。对群众关切、社会关注、领导关心的重大案件,积极协调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依法办理。
三是行政执法成效显著。全市质监、工商、文化执法等行政执法部门将日常执法与专项行动紧密结合,围绕网络购物、车用燃油、农村(农资)市场、青岛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和“雷霆五号”卷烟打假等五项专项治理,切实加大执法监管力度。2015年,全市共立案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2408件,涉案金额6.9亿元。
  四是刑事司法打击震慑有力。全市公安系统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移送起诉案件30起,全市检察系统共批准逮捕犯罪案件30件34人,提起公诉61件96人。全市法院系统共审理民事、刑事和行政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331件,共审理知识产权涉外案件55件,新收各类案件161件,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  
  五是查处一批大要案。公安机关集中优势力量,加大侦破力度,采取挂牌督办、跨省市联合破案等多种方式,对关系民生和国际关注的重大案件进行破案攻坚,先后破获了青岛初建峰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计生产品案,姜振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侯广聚利用网络销售假冒“大嘴猴”图形及 (PAUL FRANK)文字商标服装和假冒“Pancoat”商标服装案件、青岛威领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侵权“2014FIFA世界杯官方标志”一案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六是“两法衔接”和案件信息公开初见成效。市打击侵权假冒领导小组加强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和案件信息公示制度。全市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已在省打击侵权假冒两法衔接平台录入打击侵权假冒“两法衔接”案件1376件,录入率100%,各部门运用国家规定的信息公开方式公开行政处罚案件信息1130 ,公开率100%。
  七是软件正版化工作深入推进。继2012年以来,市、区两级政府机关全面实现软件正版化之后,全市大型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逐步完成 。
  八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加强舆论监督,加大媒体跟踪报道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在重要版面和时段推出专栏专题专版,制作深度报道节目,解读侵权假冒典型案例,发布消息1000余条,产生了良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特别是围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食品安全宣传周”,工商、食药、质监等部门曝光典型案例,报道优秀企业,增强全社会防范侵权假冒的意识和能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后,我市将继续按照全国、全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针对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围绕国内外关注、事关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增强市与区(市)两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统筹协调力度。根据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及时研究制定全市2016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要点。各区(市)人民政府要结合全市工作要点和本辖区实际制定本地区2016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方案,确保打击侵权假冒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要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作用,积极落实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以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信息公示为手段、信用监管为核心,守信受益失信受损为导向的新型监管制度,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网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发挥网络诚信在网络空间法治化、网络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推进社会共治体系建设。完善侵权假冒举报投诉工作机制,强化维权援助工作机制的作用,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打击侵权假冒宣传教育。统筹做好对内对外宣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的协调,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技术手段,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构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经营主体、社会公众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
  四是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各部门、各区(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汪洋副总理提出的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的监管、深入开展“清风”行动、巩固软件正版化的成果、落实行政处罚案件的信息公开、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等六项重点工作要求,务必抓早、抓小、抓细,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    2016-04-29)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