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274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7.64%,增幅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工业用电量达到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7%,增幅居全省第1位……这些闪亮的数字背后,是今年以来全市经信战线砥砺前行的踏实足印。
上半年,全市经信战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全力抓好“双百”工程建设,做好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积极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全市工业经济亮点纷呈。
记者 刘海恒 耿宏伟 本报通讯员 李 峰 郝巧凤
经济运行监测再强化
为落实好国家和省稳增长促转调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我市充分发挥市级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作用,密切关注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等先行指标运行态势,把握准工业经济发展趋势,为市里决策部署提供可靠依据;监测资金、用工、用地、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供应情况,搞好综合协调保障。
聊城不断优化服务企业、支持企业发展的方式。自去年7月实行星期六企业工作日制度以来,我市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及时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政策扶持、资金链、手续审批、市场推广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新路子,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目前,已累计为264家企业解决了433个困扰发展的难题。加大困难企业脱困力度,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实施帮包,剖析原因,分类指导,促进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开展降低成本专项行动。落实好国家、省降低企业成本各项政策,群策群力,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
紧盯"双百工程"建设
抓好重点企业扶持。我市紧盯全市100户重点企业,尤其是“1150”培育工程中的67户重点企业,在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品牌创建、金融支持等方面向其倾斜,力促企业做大做强。上半年,全市100户重点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88亿元。中通集团上半年新能源客车销售5860辆,实现销售收入3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0%和273%,企业申报的《基于产品定制化背景下的客车智能制造新模式》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抓好100个重点项目建设。建立了定期调度制度和月通报制度,及时调度、汇总项目进度情况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帮包制度,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帮包一个县(市、区)的做法,对没有纳入市级大范围的项目实行帮包。上半年,全市100个工业重点项目有82个陆续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95亿元,茌平信源铝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高纯铝和9×660MW高效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项目、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工业园建设等15个项目部分生产线已竣工投产。
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加快
围绕产业优化升级,我市分业施策,启动了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山东行动纲要,指导我市制造业发展,委托国家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编制《〈中国制造2025〉聊城实施纲要》;委托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编制《聊城市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指导聊城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区和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我市将积极配合相关咨询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补充完善相关资料,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编制,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快黑色金属加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机械装备、化工、纺织服装、轻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的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使各专项规划成为适应新常态、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工业绿动力”计划全面启动
我市制定了《聊城市“工业绿动力”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把小型工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高效节能机电设备推广等内容列入“工业绿动力”实施范围。目前已有45家企业380蒸吨燃煤锅炉实施改造,预计10月底前全市燃煤锅炉共计858蒸吨可全部改造或淘汰,可消减燃煤53.7万吨。
实施产业低碳化项目64个,总投资152.7亿元,竣工后可实现年节能量231.6万吨标准煤。上半年完成投资73.2亿元,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出台了《关于全面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开展了循环经济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等试点建设,提炼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关键链接技术。
加大节能检查力度,对我市列入全省化工企业“打非治违”专项监察名单的40家化工企业开展了节能专项监察,共发现问题34个,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17份、节能监察建议书4份。
两化深度融合成效初显
随着我市中通控股、时风集团、鲁西集团、祥光铜业、天海科技、东阿阿胶、中冶银河纸业等7家企业被工信部批准为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全市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初显成效。我市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组织实施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并开展了对标活动,有效推动了全市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提高。
为助推我市制造业企业顺利融入“互联网+”,我市开展了两化融合深度行——聊城站活动,邀请了国内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和企业代表举办讲座和高端对话,分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就经济下行环境下企业两化融合路在何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开展了工业电商百县行以及工业电商高层次人才培训活动,帮助泉林网络等15家电商企业申报成为省级电商服务机构。
加快“智慧聊城”建设。我市起草印发了《“智慧聊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智慧聊城建设的战略定位、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并开始了无线城市建设工作,目前已完成聊城火车站、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游客集散中心、创业大厦等10个重点区域的免费无线覆盖。计划到年底实现100个左右广场、景区、医院、行政机关等公共场所的免费无线覆盖。
积极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我市完善了工作机制,建立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成立了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分县区开展了化工企业调查摸底,完成了“一县一册”编制工作。为确保调查信息的准确全面,做到精准发力,组织了“回头看”审核。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我市对非法设立、证照不全的化工企业进行了全面整治,截至5月底,除自然停产的50户化工企业外,整顿规范了68户,关停了77 户,有效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
下一步,我市将对拟保留企业进行安全、环保、节能“三评级一评价”工作,建立“发展壮大化工企业台账”“规范提升化工企业台账”“限期整改化工企业台账”, 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关闭淘汰三评级一评价“差”且限期未整改或整改后仍达不到法定条件的企业。目前,市里已制定了《聊城市化工生产企业评级评价工作方案 》,10个县(市、区)中,6个已制定评级评价工作方案,部分县(市、区)已聘请专家进行前期培训。
做好煤炭清洁利用监管
年初,市政府成立了市煤炭清洁利用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经信委,具体负责散煤治理日常工作。2月份,经信委起草了《聊城市煤炭清洁利用监督管理办法》和《关于切实加强煤炭清洁利用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以市政府文件和市政府办公室文件印发,同时加强对煤炭经营备案企业的监管。
4月底,市经信委公布了今年第一批《聊城市煤炭经营备案企业名单》,并在经信委网站上向社会公开。我市目前进行登记备案的煤炭经营企业共有104家。在前期调查摸底和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于5月份出台了《聊城市洁净煤加工配送实施方案》,文件明确了洁净煤执行标准、洁净煤加工企业建设标准和洁净煤配送补贴标准,对指导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开展洁净煤加工配送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同时,市经信委还会同市委宣传部,研究制定了《聊城市散煤治理工作宣传方案》,加强散煤治理工作的宣传引导。下一步,就建设洁净型煤加工配送中心这项工作,东昌府区已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洁净型煤加工企业,估计10月底前能够投产运行。其他县(市)政府都已出台了洁净煤加工配送实施方案,明确了洁净煤财政补贴标准。
狠抓成品油生产经营整治
今年上半年,我市扎实开展成品油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全力营造安全优质的成品油市场环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品油市场监管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市长为组长的成品油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并由市经信委牵头,组织工商、安监等部门成立了“加油站综合整治督导小组”,定期督导、通报各县(市、区)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各县(市、区)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全市成品油生产经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积极作为,扎实开展摸底工作,制定了详细联合执法方案。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全市共排查出非法加油站(点、车)335家(辆),排查出需要限期整改的加油站51家,通过联合执法行动拆除(没收)加油站(点、车)273家(辆),处理群众举报案件15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聊城市商务局 2016-08-22)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