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手机招商网 | 移动客户端

南宁高新区——广西产业聚集程度最高、配套最成熟的园区

导读: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1988年,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总规划面积120平方公里。2001年底,南宁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园区经济发展,决定对开发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几年来,园区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优势产业,是广西众多个开发区中产业聚集程度最高、配套最成熟的园区,同时也是广西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


优 势
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高新区现已建成一批写字楼、标准厂房和住宅楼投入使用,交通、通信方便,供排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齐全。
管理体制精简高效:高新区管委会是南宁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高新区范围内行使市一级规划、土地、建设、工商、税务、财政、劳动人事、项目审批、外事审批等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职能。 此外,高新区还设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机构,可为入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为高新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创新体系渐趋完善:高新区设有创业者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南宁软件园、大学创业园、生物产业孵化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此外,还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发展资金和 融资担保,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地 理
高新区规划区内地质条件良好。根据《南宁市工程地质图》,高新区内地质状况分属两个地质区:北部高峰林场一带为“低山丘陵工程地质区”,地层为寒武系,中等坚硬、软弱的厚层状砂岩夹泥岩岩组。其余属“中部平原工程地质区低阶地松散土亚区”,地层为更新统桂平组和望高组上段的河流冲积层。土体具二元结构,上为粘性土,下为砾质土。邕江沿岸沙砾层分布,其余为厚层状砂岩,基本地震烈度小于6度。
规划区上游集中分布着天雹水库等几个大型水库,山体向邕江排水,主要通过山体的人工水库经过可利江(相思湖)、心圩江和西明江自然排放。邕江年平均流量411.2亿立方米,最大流量1500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95.6立方米/秒,最高水位为79.1米,最低水位60.88米,邕江100年一遇的水位为80.98米,50年一遇的水位为79.74米。
规划区历史记载的最高气温为40.4℃,最低气温-2.1℃,年平均气温21.6℃;主导风向:冬季为东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88米/秒,年平均降雨量1298.8毫米。


交 通
南宁高新区地处南宁市区西北部,交通十分便利。城市主干道--快速环道、大学路与科园大道及鲁班路贯穿其中,环城高速公路从高新区北端穿行而过。园区主干道--科园大道由南至北延伸至环城高速的北端出入口;高新区距南宁火车站3公里,距集装箱内河码头3公里,距南宁机场30公里,距市中心区4公里,借助于城市主干道和各级道路网,可方便到达火车站、机场和码头等交通枢纽,交通状况良好。
南宁高新区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西接中南半岛,处于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和大西南3个经济圈的结合部,是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城市、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南宁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立体交通网络。
南宁高新区距出海港口钦州港104公里、防城港172公里、北海港204公里,距中越边境重镇友谊关210公里,高速路仅1~2个小时车程。广西一半以上地级市已纳入以南宁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连通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网也基本形成。
南宁高新区临济的铁路方面,湘桂线、南昆线、黎湛线、南凭线、南钦线等12条铁路在南宁交汇,与正在修建的泛亚铁路联网,可直通越南、泰国、新加坡等东盟国家,是沟通中国—东盟铁路的枢纽;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已动工修建,预计2011年建成,届时从南宁坐火车到广州只需3小时。
航空方面,南宁正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目前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等35个城市的51条国内航线;有飞往香港、韩国首尔、清州和东盟的曼谷、金边、河内等城市的16条地区和国际航线。
水路上南宁高新区临近溯左江、右江可至中越边境和贵州、云南两省,顺流而下千吨级轮船可直达粤港澳。广西正着力打造西江亿吨级黄金水道,南宁港被作为三大主要港口之一加快规划建设。


发展历程
南宁高新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1988年~1991年,为筹备建设时期。
1992年~2002年,为第一次创业时期。这一时期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1996年,为起步发展阶段,1997年~2002年,扩区发展阶段。
从1992年~1996年,南宁市人民政府逐步理顺高新区的管理机制,明确高新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规划范围内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同时对高新区的财政税收、基本建设、劳动人事、外经外贸、金融保险、发展内联等方面的政策做出全面规定。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批准南宁市九届人大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的《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条例》,以立法形式对高新区进行管理。
在这一阶段,南宁高新区通过土地出让,滚动开发的方式,正式启动了中心区和工业园一期工程建设。1993年12月,高新区创业大厦和第一栋标准厂房竣工验收,1994年,科技工业园开工建设,引进了一批企业进入工业园落户,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7年~2002年,为扩区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南宁高新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科技工业园的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大学路拓宽、美化和快速环道竣工,高新区一站式服务中心挂牌、南宁市行政审批大厅在科技工业园挂牌办公,南宁高新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2001年12月,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下发了《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和《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开发区体制改革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意见》两个文件,决定对包括南宁高新区在内的几个开发区实行特区式封闭管理,同时将心圩镇成建制委托南宁高新区管理,高新区发展空间扩展到43.7平方公里;高新区逐步形成中心区、科技工业园、软件园、大学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一区多园的格局;到2002年,高新区入区企业达到1800多家,以生物工程与制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研究开发出如盐酸赖氨酸注射液、氨基酸系列产品、甘露醇、海藻糖、智能新区软件、超媒体创作工具软件、医用X射线机高频高压发生器,创世达活性氧洗衣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产品800多项,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
从1992年~2002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57.49亿元,工业总产值253.39亿元,实现利税38.24亿元,新增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新增工业总产值的44.3%,高新区的各项经济指标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
2003年10月7日,南宁高新区举行了“二次创业”的启动仪式,进入第二次创业时期。南宁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从2003年~2010年,目标是通过“二次创业”,使高新区的发展空间有更大的拓展、产业规模有更快的扩张、管理体制有更多的创新,核心竞争力有更高的提升,园区的各类产业结构有更佳的优化,经济总量和效益有成倍的提高。把南宁高新区建设成为南宁知识密集度最高、产业最为集中、人居和创业环境最好、以高科技产业为特色的现代化新区,实现年年上台阶,三年翻一番、六年翻两番的目标。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南宁高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南宁市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重要区域之一。规划面积也由最初的18平方公里发展为的43.7平方公里。特别是进入新千年以后,南宁高新区以每年30%-50%的增长速度向前发展。至2006年底,入区企业已近4000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83家,占全区的40.2%,全南宁市的92%。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产品(服务)256项,占全自治区的35.7%,南宁高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与信息、生物工程、制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领域。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科技工业园已形成了以培力药业、桂西制药、博科药业、康华药业、中诺生物等企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群;以亚奥数码、德意数码、平方软件、桂能软件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八菱科技、桂格精工、玉柴专汽等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群;以广西电控、恒顺科技、西能科技等为代表的电力设备产业群。


基础设施
供电:区内已建成3×3.15万千伏安变电站,电力充足
供水:区内已建成日产60万吨的陈村水厂,可充分满足工业及生活用水
通信:区内已建成装机容量为3万门的程控电话交换分局,可直接同世界各国和地区联系
供气:区内已建成管道煤气,方便居民生活
学校:区内拥有广西大学等31所综合性大学及高等专科学校,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科研:区内建有17家省级科研院所,2个人才小高地,2个公共技术平台,5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自治区级技术开发中心,6家市级技术开发中心 。它们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技术后盾


优势产业


1、生物工程及制药


利用广西丰富的亚热带作物资源和中草药资源,重点发展生物制品、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生物制药、生物农药、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剂、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同时发展相关产业:生物环保产品、药用包装、医疗器械等。


2、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通信产品、基于网络的产品、医疗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零配件、数字电视配套产品、节能灯具、汽车电子产品及行业特色应用软件、中间件和嵌入式软件。


3、汽车配件及机电产业


nbsp; 重点发展汽车灯具、散热器、中冷器、专用汽车、电力设备及其自动化产品、仪器仪表等。


4、动漫产业


重点发展动画卡通、网络游戏、多媒体产品、动漫教材、影视制作及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


(媒体    2015-11-3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域经济网立场
评论
经典案例
市州观察丨截至11月,绵阳签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1个 ..[详情]
山西政银企携手再给实体经济注入“稳定剂”[详情]
2023襄阳·中国旅佬大旅游联合体文旅推介会召开[详情]
爽爽贵阳,“京”喜相见--爽爽贵阳秋冬新玩法推介会在京举行[详情]
2个月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 渌口区掀起招商引资新热潮[详情]

用户指南

安全保障

会员服务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网站动态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